
探索新医科融合路径 开创教学研讨新范式——基础医学院首推“基础医学+X”多学科联合备课活动
作者:黄宇俏、陈俞婷
校对:陈宁园
审核:战廷正
来源:基础医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3-29
在新医科建设和AI赋能教育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基础医学院于3月28日掀起一场跨学科的“教学革命”。来自学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9个学院及研究机构的80余名教师,围绕《缺氧》主题展开“基础医学+X”多学科联合备课,以智慧碰撞破解新医科建设难题。基础医学院院长罗彬、副院长战廷正出席活动。
罗彬在致辞中指出,新医科建设需破解三大关键命题:学科壁垒破除、临床思维贯通、智能技术融合。作为示范案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陈宁园副主任分享AI在赋能教学上的实践经验。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邓冯媛老师介绍了缺氧病理生理机制的教学设计思路。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黄宏副主任医师则通过真实案例,生动诠释了缺氧病理机制的临床应用。在研讨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组成“教学攻关联合体”:思政课教师提出构建“缺氧-高原精神”课程思政矩阵,药学院教师带来新型携氧药物的研发进展,预防医学教师则从三级预防的角度为缺氧防治提供新的策略。这场打破学科壁垒的对话,为构建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知识体系形成有效支撑。
本次备课会首创“三维联动”机制:纵向贯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横向融合理工文管多学科视角,立体构建“理论-实验-临床”教学闭环。基础医学院将建立常态化跨学科备课机制,重点打造三大工程:建设“医学+X”课程案例共享库,开发跨学科关联的知识图谱系统,组建交叉学科教学创新团队。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标志着我校在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上迈出关键一步。
各学科与会专家老师合影
基础医学院院长罗彬致辞
多学科教师进行热烈讨论